关灯
0

市场上精装房楼盘越来越多 市民购买前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摘要: 据了解,毛坯房适合改善性住房的家庭,家里人有时间有精力打造一个个性化的空间,而精装房则是针对没有时间跑材料市场、又着急入住的人群。从走访的情况看,毛坯房、精装房各有利弊,两种房型对于当前市场人群来说也

据了解,毛坯房适合改善性住房的家庭,家里人有时间有精力打造一个个性化的空间,而精装房则是针对没有时间跑材料市场、又着急入住的人群。从走访的情况看,毛坯房、精装房各有利弊,两种房型对于当前市场人群来说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从发展趋势来说,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精装房必是商品发展的大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精装房至少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二次污染的问题;二是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三则是整体提高了商品房的品质,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但从技术监管层面来说,当前毛坯房验收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而精装房的“精”却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由此引发的矛盾也不少。

据了解,此前,我市一楼盘就发生过数十位业主因购买的精装房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而向开发商讨要说法的事情。而像这种情况在精装房中也并非个例,由于不少开发商在与消费者签订精装修住宅购房合同时,未对装修标准、使用材料、品牌、维修等进行详细约定,引发大量装修质量纠纷,而开发商后来则往往以房屋已验收合格为由不认账,拒绝消费者的装修整修要求。

购房者要如何挑选精装房,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权益呢?

业内人士建议购房者,在选购过程中还是尽量选择大品牌的房企。考察开发商的实力,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及项目的装修工程和设计方的资质以及装修团队的施工水平。选择管理完善、口碑好、有实力的开发商开发的项目才能让人比较放心。

此外,业内专家还建议购房者,要仔细观察样板房。他认为,样板间在室内面积、格局、层高等方面不容易造假,所以在项目楼内做出的实体样板间更有说服力,而效果也更接近真实交房时的样子。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开发商的样板间是造在售楼处或者另辟一块地方造的样板间,那么,可能和之后的实际交房有一定的出入,所以看房时要仔细了解清楚。

最后,该业内人士还特别谈到了购房时的合同约定细则。他认为签购房合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详细,将所有材料等级、装修标准、环保级别、保修期、品牌、赔偿责任认定以及换房、退房等约定逐条、详细地写入购房合同中,以便之后在双方发生分歧时有据可依,也可避免开发商浑水摸鱼,推卸责任。

软装力量大,千万别忽视

很多买了精装房的市民可能都会觉得买了精装修的房子,就不用费心穿梭于各大建材市场,到交房的时候直接拎包入住,省心省事。

但必须认识到,现在的“精装修”房子其实只是半成品,家装公司在承接精装修楼盘的时候,只能提供5—6种风格样板,包括墙面、地板、厨卫这种基础装修,根本没办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而且,大多数精装房的“精装”指的都是“硬装”,也就是说,软装还是得靠自己。

如果说钢筋水泥是房子的筋骨,那么软装就是房子的灵魂。很多人都觉得,软装只是买买东西而已,没什么好重视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对此,业内专家表示,软装很可能会陷入误区:太过重视审美,不实用;环境氛围错位,不伦不类;主调不明确。现在流行混搭,在软件设计中也一样,大到风格,小到一个配饰,都可以混搭。但是,混搭不代表混乱,把风格完全不同的材料硬搭在一起,出来的感觉真的会让人捉摸不透。

业内人士建议,精装房的软装,除了满足视觉上的美观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按照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方式去设计,根据家人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身份、阅历、文化品位、生活态度等信息,结合室内的风格、色彩、光线等元素做出综合考虑。

其次,好的室内陈设给人的感觉是舒服实用的,所以,要选好自己喜欢的装饰风格,然后合理搭配家具、布艺、灯具、饰品等元素,通过软装体现出自己的性格爱好和文化修养。

专家提醒,软装的东西比较多,为了避免混乱,最好先把所有要买的物品分个类,一般包括:家具、灯具、窗帘、地毯、床品、饰品、花和字画。

制定好采购的顺序,一般来说,家具的制作工期会比较长,然后就是布艺和灯具,所以正确的采购顺序是:家具、灯具和布艺、饰品(摆件、字、画、花等)。利用家具的等待时间,去挑选饰品,才能有条不紊。

最后还要注意,整个软装项目成本最高的就是家具部分,所以要好好挑选。最繁琐的项目是布艺部分,定制还是直接购买成品,还是得根据自己的喜好。至于饰品的采购,是软装中比较灵活的一点,总体确定下来之后,只要别跟风格差别太大,基本上喜欢的都能买起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9-4-11 08:18
  • 2
    粉丝
  • 1324
    阅读
  • 0
    回复

关注新零售网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姚经理
邮箱:1851688011@qq.com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链接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发现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人立即来电、来函本网站联系QQ1851688011

Copyright   ©2015-2016  新零售网Powered by©Discuz!    ( 晋ICP备14003226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