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强势赋能供应链小米凭借硬核科技破除巨头依赖症

摘要: 2021年12月28日,小米集团在北京小米科技园发布年度高端旗舰小米12、小米12 Pro以及准旗舰小米12X。在备受瞩目、历经三代打磨的小米12高端系列产品的带动下,小米顺理成章地登上了行业热搜榜首。 而在新品发布会前后

2021年12月28日,小米集团在北京小米科技园发布年度高端旗舰小米12、小米12 Pro以及准旗舰小米12X。在备受瞩目、历经三代打磨的小米12高端系列产品的带动下,小米顺理成章地登上了行业热搜榜首。

而在新品发布会前后,小米在创新与供应链层面所取得的突破同样获得了空前关注。

米链崛起诠释本土创新协同实力

评价小米的价值,除了看小米在行业中的显性地位,还要看小米崛起背后所引领的趋势与联动效应。

在小米近日发布的小米12系列旗舰新品中,其核心器件国产化水平超越以往,国产供应链合作伙伴数量接近60家。其中,小米12的屏幕系TCL华星光电定制研发而来。这款屏幕不仅通过了国际评测机构DisplayMate A﹢最高等级认证,更一举创造了15项屏幕新纪录,成为全球第二家、国内首家通过该认证的屏幕厂商。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手机高端屏幕市场不再是三星一家独大。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小米首次采用华星光电的屏幕。在小米十周年发布的被誉为小米梦幻之作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屏幕,同样是由华星光电生产。据悉,为了实现对国产显示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小米与华星光电还专门成立了联合实验室。

在智能制造领域,小米则通过与蓝思科技成立联合研发中心的方式,将亦庄智能工厂的新材料、新工艺、先进制造技术等输出给对方,以助力其打造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智能工厂。

从华星光电和蓝思科技的合作,不难看出小米对行业核心高端供应链企业赋能的侧重。随着小米逐步成为中国智造企业高质量崛起的代表,其以十余年时间摸索出一条中国高端品牌的突破路径也值得推崇和借鉴。具体而言,就是始终坚持技术为本,以实打实的硬投入死磕技术创新,同时进行横向能力输出,反哺国产供应链的成长。

截至目前,小米累计投资超过360家公司,并设立专门的产业投资团队,通过产业基金投资了约100家创新科技企业,针对通信技术、模拟半导体、触控显示、传感器、综合电子、电池、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及材料等上游产业链投资建设,为其创新研发提供资金、人才、供应链资源和商品化、市场化辅导等系统支持。与此同时,小米也在自身的手机和AIoT的产品矩阵中不断提升产品的国产化率。

与此同时,小米走出了产业投资布局的赋能新模式,以产业投资的方式支持创新技术的导入,赋能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与良性循环。

2017年成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近年来重点针对国产替代方向,针对5G相关的射频器件、人工智能、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制造设备等上游产业链进行投资建设。截至目前,小米已投资100家国产企业,覆盖100%手机核心元器件,其中54%已导入合作。

通过产业投资合作的方式,小米在产业链上下游聚合了先进技术,客观推动了中国智造的高质量发展。仅以小米10系列为例,它一经发布,迅速带火了氮化镓充电器、石墨烯导热膜、WiFi 6芯片三个未来产业及相关企业。

客观而言,小米12系列新品发布所带来的热度,以及用户对小米生态模式的认可,也是中国高端产品及其供应链本土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果。有了小米的支持,国产供应链就有了厚厚的安全垫,也就有底气和国际供应链在高端产品线展开竞争。

分析人士预测,当小米手机站稳高端并实现全球化拓展时,“小米供应链”势必会带来创新与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硬核加持巨额研发投入成就创新火车头

业界普遍认为,崛起的“小米供应链”在带动国产供应链企业共同成长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具备与三星、苹果等在国际供应链高端市场展开竞争的底气和资本。

小米在近日的新品发布会上让外界看到了小米聚力创新与研发的决心。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未来五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将提高到1000亿元,以用于死磕硬核科技。这一数字比原计划翻了一倍,也超过了小米过去11年的利润总和。

数据显示,小米仅2021年研发投入就达到130亿元,但相对于小米的战略和使命,雷军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小米需要在人才梯队、能力构建、创新模式等多维度实现引领,并进一步提升迭代的速度,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在高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更好满足“米粉”的期待。

从阶段性来看,小米聚力创新和研发战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实打实的高投入,换来了自研技术的高效率和高产出。

在此之前,小米已通过百万美元技术大奖、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技术专家与新十年创业者计划,累计授予约1.9亿股小米股票来聚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人才。而截至2021年上半年,小米在全球范围授权专利数已达2.1万件,其中5G标准相关专利申请超过200件。在人才与技术层面,小米均呈现出引领者的姿态。

与此同时,小米也逐渐摸索出了核心技术创新的独特模式:它有着技术为本的长期战略耐心,同时还有风险可控下的极度激进。

截至目前,小米已经搭建技术创新的三级火箭体系:在手机核心领域死磕技术创新、领先体验,其中在充电、电池上已全面领先,显示创新上领先行业一年,在影像领域打造顶级创新能力,自研芯片探索不止;在“手机×AIoT”领域构筑生态新连接,MIUI13互联互通、连接万物,UWB技术重构设备之间的连接,智能眼镜探索版重构人与信息之间连接;在“新物种”领域布局最前沿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

而最新发布的第三代高端旗舰小米12系列,甫一发布就获得了认可。业界普遍认为,小米在自研技术层面的全面突破,使之拥有了2022年度扛鼎产品的底色。在顶级性能、更优屏幕、相机和领先的电池技术及工艺等的加持下,小米不仅代表着国产高端品牌的实力,也诠释了中国品牌并不忌惮与国际巨头之间的竞争。

亮剑高端中国品牌不得不走的突围之路

包括小米在内的一众本土科技巨擘早就意识到,如果不能越过苹果这座行业大山,那么所谓的高端和破局都将无从谈起。过去十余年,苹果与三星两家公司拿走了智能手机及周边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不仅如此,两家品牌对于供应链的强大影响力也让供应链中的中国企业感到危机重重。这种对于行业寡头的严重依赖,一旦遭遇任何风吹草动,都存在着覆巢之危。

过去数年,在国际贸易冲突等灰犀牛式巨大风险之下,国产品牌人人自危。实践证明,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基础创新等能力的“玩家”,才能在遭遇“卡脖子”困境时应对自如。

面对苹果这样的竞争对手,中国品牌几乎没有任何退路。要么,是对在红海市场的激烈争夺中分一些残羹冷炙;要么,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与其在高端市场进行对抗。事实证明,前者这种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的选择绝非最优选项。

资料显示,仅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苹果就将9条生产链迁移至印度,而苹果Q2财报中披露的则更加让人担忧:苹果在中国市场赚取了961亿元利润的同时,却剔除了34家国产供应链企业,其中不乏市值接近千亿元的头部上市公司。对于被排除在供应链体系之外的本土供应商而言,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在此背景下,本土的优秀厂商只有未雨绸缪和尽快崛起,才能更好承担起带动国产产业链发展的使命。事实上,雷军近年来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小米乐见于中国优秀的制造企业能够通过创新联动的方式,实现百花齐放。

小米也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挑战苹果实力的驯龙高手。无论是“三年拿下全球第一”的目标,还是“未来五年超1000亿元投入研发”的规划,都表明了小米不畏艰难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事实上,当雷军和小米宣布正面挑战iPhone之后,来自外界的质疑之声随之而起。其中,国内同样不乏唱衰小米之声。但回顾小米过往12年的发展历程,小米几乎每一次都能用漂亮的成绩回击质疑。

这一次,小米的准备显然更为充分。正如雷军在回应外界质疑时所言,小米做高端旗舰,除实力之外,更需要挑战苹果的勇气和决心。这也是当前多数本土品牌所缺乏的。

跨界者小米的独特之处或许体现在它没有多数传统制造者面对外部巨头时的束手束脚和形格势禁,却拥有着新锐破局者重构一切的决心和魄力。从小米供应链的崛起和立足本土市场对抗苹果的战略来看,我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智造力量的觉醒。在长期主义的思维之下,小米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智造力量的未来将更为可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本文作者
2022-1-6 10:24
  • 3
    粉丝
  • 1164
    阅读
  • 0
    回复

关注新零售网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姚经理
邮箱:1851688011@qq.com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链接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发现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人立即来电、来函本网站联系QQ1851688011

Copyright   ©2015-2016  新零售网Powered by©Discuz!    ( 晋ICP备14003226号-4 )